發表文章

工商登記、記帳報稅、創業諮詢,請立即聯絡我們,或點擊了解更多!

圖片
工商 登記-線上報價     報稅服務-線上報價 創業諮詢 -線上報價 📢 最新報價請與我們聯繫,以提供最適合的服務與相關諮詢! 📱 Line ID: @afg1460j    加入後麻煩丟個貼圖或訊息~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eyucpa 📧 Email : heyucpa@gmail.com 📞 TEL: (02) 2356-8838 🏢  地址:(104)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0號12樓 (行天宮捷運站1號出口旁) 台北會計師推薦 記帳士推薦 公司設立 行號設立 記帳報稅 工商登記  創業諮詢

📣 老闆們注意!財政部剛釋出最新版本的「同業利潤標準」修正重點_114.5

圖片
這次不只是分類有異動,連 包租代管 這類新興行業也正式納入規範,以下整理三大重點給大家快速掌握! 🔍 這次調整有哪些? 1️⃣ 行業代號有微調: 因應新版稅務分類,第九次修訂中刪除「建材五金(基本金屬)批發」,改成「 基本金屬批發」 ,利潤標準也重新設定。 2️⃣ 包租/代管業正式納入: 首度針 「租賃住宅包租」與「租賃住宅代管」 業別設立標準: ➡ 包租業:同業淨利率28% ➡ 代管業:同業淨利率22% 3️⃣ 六大行業重新調整費用與毛利率: 包括汽車、自行車製造、冷藏倉儲、保全服務、移工仲介等,依市場實況更新利潤率。 📌 什麼時候會用到這些標準? 如果公司帳冊不齊、未如實申報, 稅局可以直接依這些「同業淨利率」標準來核定你公司的所得額,當作課稅依據。 ⚠ 提醒幾件事: ✔ 如果公司申報的所得比利潤標準高,稅局通常會照你申報的算。 ✔ 但若低於標準又查有疑點, 國稅局有權依「同業淨利率」標準甚至查得資料補稅!! ✔ 新納入的 包租/代管業者 請特別注意自己的淨利率是否已調整申報。 ✔ 記得保留完整帳簿憑證,才能讓查核更安心、不吃虧! ✔被國稅局查稅時,千萬要找您的會計師或記帳士協助 ! 原文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8734863 台北會計師推薦 記帳士推薦 公司設立 行號設立 記帳報稅 工商登記  創業諮詢 本文所提供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係基於現行法規所提供。現行法規未來可能改變,且主管機關之個案解釋亦可能不同,甚或回溯生效。未來如有法規改變、發佈新的解釋函令、或有不同之個案解釋,本所並無義務通知上述改變,以及對本案所提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之影響。本文僅供參考。未事先經作者書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本文所載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資訊作為商業或其他決定之依據。 任何第三人不得以曾閱覽本文為由,向本所主張任何權利 (不論係以契約、損害賠償或其他法律關係為基礎)。

(113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開始了!!!要如何自行申報??_114.5

圖片
每年一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開始報稅啦! 綜合所得稅的線上報稅網站連結如下: 請點選 Web 線上版👉 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 手機版👉 手機報稅版      Q&A👉 綜合所得稅申報常見問答集 手機報稅: 驗證方法:行動電話認證、戶號+查詢碼、行動自然人憑證等 網路報稅: 驗證方法:自然人憑證、行動自然人憑證、已註冊健保卡、行動電話認證、戶號+查詢碼、電子憑證等 稅額試算: 國稅局寄發 申報時間:114年5月1日至114年6月30日!!! 請儘早申報,以免最後人多擁擠! 💢如何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簡稱綜所稅)  ,站外連結之參考文章: 👉 申報113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懶人包,幫您搞懂怎麼報! 👉 綜所稅申報系統今開放!6招「在家網路報稅」一次看懂 👉 【2025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有哪些?可用哪些憑證登入?4種所得稅申報方式+6種登入方式詳解 👉 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手機報稅篇 (國語) 👉 綜合所得稅|手機報稅一般流程教學 👉 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網路申報篇 (國語) 也可以參考我們用「自然人憑證」、電腦版的申報方式,範例如下: ①進入 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 後,選擇登入的方式後登入 (在此範例是用 「自然人憑證」 登入) ②系統環境檢查,繼續按下藍色框的選項 如果檢查沒過,可能就是「自然人憑證元件沒下載」、「卡片過期」之類的問題,照著跳出來的訊息提示重新操作看看 ③輸入 身份證 統一編號 及「 自然人憑證 」的 pin 碼  (本範例是用 自然人憑證 ) 後 ,再按下一步「執行身份驗證」 ④進入後就會看到「歡迎登入」的畫面,建議點選第一個 「載入今年所得、扣除額、稅籍資料」 ⑤所得及扣除額下載注意事項, 勾「同意」,然後下載「稅額估算表」 下載後檢查是否跟您當年度的所得相符,可以列印下來核對;但要注意的是, 有些所得是要自己新增 的 ,像是 海外所得、財產交易所得(舊制)、個人經營行號的營利所得 ,如果 漏列的話就要補稅甚至被罰 哦! 👉 獨資合夥組織 (行號) ,新增營利所得,線上申報綜合所得稅 教學 (114.5版) ⑥ 下載「 稅額估算表 」後,會來到 稅額估算說明 的視窗,如果 同意「稅額估算表」的內容就按「開始申報」  (通...

執行業務所得-所得稅扣繳及二代健保計算機(9A)-測試版

執行業務所得試算工具(9A) 執行業務所得-所得稅扣繳及二代健保計算機 (9A) 所得金額 年度 2026 2025 2024 2023 給付對象 個人 事務所 金額是否已含稅費 含稅費 不含稅費 稅務身分 居住者 非居住者 健保身分 有健保身分-須扣二代健保費 無健保身分-免扣二代健保費 需匯款金額: 0 二代健保: 0 代扣稅款: 0 所得總額: 0 代扣稅款: 以所得總額 × 稅率計算,元以下捨去。 二代健保: 若所得金額 ≧ NT$20,000,則 × 2.11%,角以下四捨五入。 不含稅金額將反推總所得。 快速列印繳款書: 國稅局扣繳稅額繳款書 健保局二代健保繳款書 📌 扣繳與申報提醒 當公司或機構支付執行業務報酬時,請參考以下原則辦理扣繳與申報: ✅ 國內居住個人或固定營業場所: 扣繳稅率為 10% 。 法源依據:所得稅法 §88 ✅ 非居住個人或無固定營業場所: 扣繳稅率為 20% 。 ✅ 單次應扣金額未達 NT$2,000: 免予扣繳。 完成扣繳後,仍須依下列期限完成繳納與申報: 📅 給付給「居住者」: 應於次月10日前繳納,並於翌年1月底前向國稅局申報。 法源依據:所得稅法 §92 📅 給付給「非居住者」: 應於代扣日起10日內完成繳納與申報。 ...

📢 老闆們注意!領政府補助款也可能被補稅?-114.5

圖片
補助款收入的認列 SOP 「稅務上」 的提醒: 公司如果有領到政府補助款,原則上要在 收到的那一年列入「其他收入」課稅 喔~ 除非該補助有特別免稅規定,不然都要照所得稅法計算所得額報稅,建議確認清楚適用條件,避免被補稅! 1. 認列時間點: 原則上 :一般的補助款,像是文化部、臺北市政府,大都 以 核准函日 所屬年度 為認列依據。(權責基磫制) 例外 :疫情特別補助或撥款即完成補助條件者。或 可採 實際收現日 認列。 (現金收付制) 2. 文件準備 請妥善留存以下文件,以備查核: ✅ 核准函 (確認補助性質與核准日期) ✅ 合約或申請文件 (佐證補助條件) ✅ 收款紀錄 (匯款通知、銀行對帳單等) 3. 認列程序 1️⃣ 收到補助核准函或款項 ➜ 依認列原則判定年度。 2️⃣ 會計入帳 ➜ 依適用基礎入帳,標註補助來源及用途。 3️⃣ 稅務評估 ➜ 確認是否涉及課稅,必要時報備國稅局。 4️⃣ 文件歸檔 ➜ 依內控要求整理存檔,保存期限至少 5 年。 延伸閱讀: 營利事業受領政府補助款,應列入取得年度之其他收入課稅 近年政府為達成政策目的或鼓勵產業發展,對符合條件之營利事業會核發補助款,營利事業受領上開 政府補助款 ,除有免稅特別規定外,均 應依所得稅法規定,於取得年度列入其他收入,計算所得額課稅 。 但其所取得之補助款,如果是接受政府購建折舊性固定資產或增置擴充設備之專案計畫補助獎勵者,則可依財政部93年8月23日台財稅字第09304531790號令規定,按所購建固定資產或增置擴充設備計提折舊之耐用年數,分年平均認列收入,計算所得額課稅。 該局近期查核轄內甲公司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該公司於當年度領取多筆經濟部核發之購置設備補助款,該公司雖已將補助款帳列其他收入,但於結算申報時,卻誤認為補助款為免稅收入,而自帳外調整減列,經該局就政府補助金額,按購買設備之耐用年數計算,核定甲公司111年度短漏報政府補助款收入90萬元,除補徵稅款,並依所得稅法第110條規定處罰。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領取政府補助款,應特別注意補助款之相關收入認列規定,確實依法申報所得,以免因疏漏而遭補稅處罰。 OS: 提早認列國稅局較不會罰 (先不考慮財務會計的認列時點) ,但如果延後認列就很容易被罰款了 ,請各位老闆務必要留意!...

企業扣繳申報 別踩十紅線

圖片
原文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8583631 2025/03/04 01:37:32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去年各類所得扣免繳憑單及股利憑單申報已於今年2月5日截止,若扣繳義務人發現申報錯誤,可趕緊自動補報或更正,以減輕處罰。常見有十種申報錯誤類型,提醒企業應多加留意,以免挨罰。 南區國稅局表示,包含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股利憑單、信託所得申報書及信託財產各類所得憑單,原本申報期限是在今年元月底,但適逢春節,延長至2月5日。 國稅局指出,扣繳申報常見有十大錯誤態樣。 首先, 所得人基本資料錯誤 ,公司將 所得人姓名、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或所得金額 填寫錯誤或遺漏 ,導致申報無效或影響所得人報稅。 第二是 薪資所得扣繳 計算錯誤 ,例如部分公司 每月發放兩次以上薪資,但未按全月總額來計算扣繳稅款。 第三, 給付 兼職所得 超過標準 (2024年為88,501元)時,公司 應扣取5%稅款 ,但卻未依法扣繳。 第四, 聘請 臨時工 時,公司未依規定申報薪資所得扣免繳憑單。 第五, 小規模營業人 租金、薪資等扣繳疏漏 。像是新設立的小規模營業人支付租金、薪資或其他所得時,未扣取應扣稅款,或未依法申報扣免繳憑單。 第六,以 負責人名義 承租店面供營業使用 ,但營業人未依法辦理租金扣繳及申報。 第七, 承租數人共有房地,應按 所有權比率 分別開立扣免繳憑單 ,但卻未依規定辦理。 第八, 年終、尾牙 等抽獎活動,當中獎人為本國居住者,應扣繳稅款超過2,000元,卻未扣稅。 所得人為非居住者時,未按給付總額扣繳20%稅款。 第九,給付 非居住者 各類所得時,未在 代扣稅款日起算十日內 繳納扣繳稅款並申報憑單。 第十, 捐款給國內公益慈善機關團體 時,未開立免扣繳憑單。 國稅局提醒,若扣繳義務人發現有未依規定辦理扣繳或憑單申報的情況,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查核或財政部指定人員調查前,應主動補報及補繳,可依法減輕處罰。 財政部另外提醒,《所得稅法》修法後,今年元旦起已適用扣繳新制, 扣繳義務人定義,已從原本負責扣繳的自然人,如單位主管或事業負責人,改為由事業、機關、團體或學校本身承擔扣繳義務,簡化責任歸屬。 本文所提供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係基於現行法規所提供。現行法規未來可能改...

什麼是各類所得扣繳申報??-114.5

當您領到 薪水、勞務費或租金 時,有沒有發現實際入帳的金額比應領的少了一點?這可能是因為 「各類所得扣繳」 的關係! 📌 什麼是各類所得扣繳? 簡單來說,就是 支付單位(如公司、行號、協會)在給你錢之前,先幫政府預扣一部分稅款,再把剩下的給您 ,確保國家稅收不會漏掉。 📍 舉幾個實際的例子 : ✅ 薪資所得 :公司發薪水時,若超過一定門檻,原則上就要依照 薪資扣繳率表 預扣所得稅。 參考: 員工(居住者)薪資所得免稅額申報表 範例 :小明月薪 10 萬元 ,公司幫他預扣 5% 也是就  5,000 元 所得稅,最後實領 95,000 元 。 ✅ 執行業務所得 (例如講師、律師、會計師):單筆支付超過 2 萬元 就要預扣 10% 。 範例 :大學請教授演講,支付 3 萬元 ,扣 3,000 元 ,實領 27,000 元 。 ✅ 租金所得 :「 個人」 租房給公司行號時,需先被扣 10% 所得稅。 範例 :房東原本應收租 5 萬元 ,但公司先扣 5,000 元 ,房東最後拿到 45,000 元 。 💡 別忘了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如果單筆 超過一定金額 ,除了扣稅,還會多扣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 🩺 舉例 : 小明租房給公司,月租 10 萬元 ,除了預扣 1 萬元稅 ,還會再被扣 2,110 元健保補充保費 ,最後拿到 86,890 元 。 📢 提醒你 :這些預扣的金額,還是可以在年度報稅時申報,看看能不能退稅或補繳哦!😉 📌 支付單位(像是公司行號)有要做什麼嗎?? 當然!公司(或其他扣繳義務人)在支付這些款項時, 有幾個重要的義務 要遵守,不然可能會被罰哦!📢 📌 扣繳義務人 (如 公司、行號)需要做的事 : ✅ 1. 預扣稅款 &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在支付薪資、租金、執行業務報酬等款項時,若超過 扣繳 門檻,公司需 依規定預扣所得稅 。 如果超過 補充健保費 門檻 (如租金、執行業務所得等單筆超過 20,000 元),還要 額外扣 2.11% 補充保費 ,並繳交給健保局。 ✅ 2. 按時申報 & 繳納 預扣繳的所得稅 , 次月 10 日前 一定要去銀行繳納。 補充健保費 則是 次月底前 繳給健保局。 逾期繳款,公司(行號)可能會被罰款! ⛔ ✅ 3. 年度扣繳憑單申報 隔年 1 月底...

「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是什麼呢?-114.3

圖片
Q: 每年2月底3月初,我的事務所都會提醒我們要主動申報CTP,請問什麼是CTP? A: CTP,有時候會簡稱「大股東資訊申報」,不過全名是「 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 」 (Company Transparency Platform;平臺網址: https://ctp.tdcc.com.tw ) ,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國際 洗錢防制的政策 ,讓公司「 實質受益人 」的資訊更加透明,確保政府能掌握公司 第二層甚至第三層以上股東 的真實狀況。 什麼時候要申報? 📌 每年 3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 (年度申報): 只要是「 公司 」組織,就算是「暫停營業」,每年 一定要 辦理年度 申報 。 換言之, 停業的公司,一樣要申報。 不過,CTP規範的對象是「 公司 」, 「公司 」一定要申報 ;所以如果您是「 行號 」組織,像是工作室、企業社、工程行之類的,就 不用申報 。 📌 公司設立後 15 日內   (首次「設立申報」): 公司剛成立,取得統一編號後,務必要在15天內申報;不過 如果您是委託我們代辦公司設立的話,我們都會協助申報「設立申報」 📌 資料異動後 的15 日內   (變動申報): 公司經營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出資額/股份轉讓、董事/監察人換人的情況,這種變動也要辦理CTP申報。 申報哪些內容? 透過 CTP 平臺提交以下資訊: ✅ 股東姓名/公司名稱 ✅ 國籍 ✅ 出生/設立日期 ✅ 身分證/統一編號 ✅ 持股數/出資額 ✅ 其他經濟部規定事項 誰需要申報? 🔹 董事 🔹 監察人 🔹 經理人 🔹 大股東(持股超過 10%) 不申報,後果很嚴重!🚨 👉 逾期未申報或填報不實 :中央主管機關會先通知限期改正。 👉 未改正 :每位董事可能被罰 5 萬~50 萬元 ,並再度限期改正。 👉 仍不改正 :連續罰 50 萬~500 萬元 ,嚴重者甚至 廢止公司登記 !😱 看完這些,你還敢不報嗎?趕快把這個提醒筆記下來,讓公司順利完成 CTP 申報吧!💡 申報網址如下: https://ctp.tdcc.com.tw/decl/auth/main 延伸閱讀: 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年度申報自3月1日開始 要在3月底前完成申報! 69萬家公司洗防申報又來了 「停業也要」沒完成最重罰500萬 台北會計師推薦 記帳士推薦 ...

公司車輛過戶至他人(其他公司或個人)名下的重點分析-114.5

圖片
公司車過戶至個人或其他公司名下的重點分析: 1️⃣ 過戶對象的影響 📌 過戶給直系親屬 vs. 一般人 vs.一般公司(行號) : ✅ 基本程序相同 ,但需注意 是否涉及贈與問題 (如無對價轉讓,可能構成贈與,須評估是否需申報贈與稅)。 2️⃣ 是否需要開立發票與簽訂買賣合約 📌 公司車輛過戶應視為出售資產 : ✅ 須開立發票 ,並依交易價格計算 營業稅(5%) 。 ✅ 依交易方式決定是否需簽訂 買賣契約 (若為 贈與,則需贈與契約 )。 ✅ 應確保交易 金流紀錄 ,以備查核。 3️⃣ 過戶所需資料 📌 必備文件 : ✅ 車籍登記資料 買賣雙方 國民身分證 正本(或軍人身分證或僑民居留證)(個人名義:委託汽車買賣業以外之他人代辦者,應繳驗雙證件, 請詳閱注意事項; 公司行號名義 :公司、行號 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之公文(公司含登記表) 或公司、行號主管機關核發之登記證明書)。 ✅買賣或贈與契約 (視交易類型)。 ✅ 行車執照 。 ✅雙方的 印章 。 ✅ 開立發票 (公司依移轉價格報繳營業稅)。 ✅ 銀行金流證明 (如為「買賣」案件,建議準備 支付紀錄 )。 以政府單位最新的應備資料為準 ,連結如下 https://www.thb.gov.tw/cp.aspx?n=332 📌 過戶流程: 辦理各項監理業務請至 各區監理所站業務窗口 辦理,部分所站未提供部分服務項目, 前往辦理業務之前,請直接打電話詢問電各該站、分站。 ⚠️ 風險提醒 🔹 交易價格應符合市價,避免低價轉讓引發 贈與稅 或 視同銷售 認定。 🔹 轉讓時,公司需認列 處份 資產損益 (損失或利益) ,可能影響所得稅負擔。 🔹 若車輛仍有貸款, 需先確認是否可變更貸款人或清償後再辦理過戶 。 ✅ 建議 : 如果金額較大或涉及特殊情況(如低價轉讓、公司長期借給股東使用) ,建議事先諮詢專業會計師或稅務顧問,以降低潛在風險。 本文所提供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係基於現行法規所提供。現行法規未來可能改變,且主管機關之個案解釋亦可能不同,甚或回溯生效。未來如有法規改變、發佈新的解釋函令、或有不同之個案解釋,本所並無義務通知上述改變,以及對本案所提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之影響。本文僅供參考。未事先經作者書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本文所載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資訊作為商業或其他決定之依據。 ...

股東往來的探討-114.2

在會計處理上,只要不是做一套帳(內外帳一致、有做資金流程)的公司,常常會遇到要「 調整 」帳目的情況,其中「 股東往來 」 在外帳上,最常被用來調節 實際存款與帳上存款的差異 。 原本這個會計科目是用來記錄 公司與股東之間的資金流動 ,但實務上,會計人員遇到 帳不平、或是不知道該放在哪個科目 時,就很容易直接放進「 股東往來 」裡,變成一種萬用口袋(也可以說是垃圾桶)。 為什麼要特別注意「股東往來」? 這個會計項目相當敏感,簡單來說, 公司的錢 ≠ 老闆的錢,老闆的錢 ≠ 公司的錢 (OS:但實務上....) 。國稅局在抽查時,很容易挑這個毛病,如果真的是股東借錢給公司,只要金流、合約對得上,甚至公司真的有支付利息給股東,這種就還可以說明; 但是, 多數的情況下是無法說明並舉證 ,這種就會被國稅局懷疑是 公司錢進個人或其他關係企業的帳戶、漏開發票、虛報費用、 補平實際銀行存款與 公司帳上之 間的差額、 其他不能說的秘密.... ,可能會被追繳稅款,甚至還會有罰款風險。 所以,很多時候 公司虧損多年,卻還活得好好的 ,這種情況往往會引起國稅局的關注。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 「股東往來」或是其他調整的科目帳上有 1,000 萬元 ,但又無法清楚說明來源,國稅局可能會懷疑這筆錢其實是 漏開發票的收入 。如果真被認定是隱匿收入,那補稅的金額可不小! 簡單計算如下: 📌 營利事業所得稅 20% 👉 1,000 萬 × 20% = 200 萬 📌 營業稅 5% 👉 1,000 萬 × 5% = 50 萬 💰 合計補稅 250 萬元! 這還不包括可能的罰款,所以 「股東往來」不是萬能倉庫,該釐清的還是得釐清,免得哪天收到補稅通知才後悔! 😅 公司帳上的「股東往來」太多該怎麼辦?? 當然就是 努力降低「股東往來」的金額!! 讓他不要太高。 除了「 現金增資 」或是「 還錢給股東 」這兩種做法之外,最常見的就是「 股東往來彌補虧損 」。 股東放棄對公司債權的稅務處理,主要分為「自然人」股東與「法人」股東,並涉及 贈與稅與營利事業所得稅,常見的情況如下 : 1、「 自然人」股東按「持股比例」放棄債權 : (1)視同彌補自身股權虧損,不課贈與稅,公司可將債權轉為「資本公積—受領贈與之所得」,後續可用於彌補累積虧損。 (2)非按比例放棄債權:視為贈與 ,需課贈與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