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公司車能否抵稅?像是抵營業稅或是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所稅)-113.10
公司車能否抵營業稅,是個常見的稅務問題,答案並非絕對,而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大原則:
如果行照上標示為「小客車」或「自用小客車」,即使是以公司(行號)名義購買,在「營業稅」申報時,該車輛的進項稅額無法作為扣抵。
法源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第19條
營業人左列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
一、購進之貨物或勞務未依規定取得並保存第三十三條所列之憑證者。
二、非供本業及附屬業務使用之貨物或勞務。但為協助國防建設、慰勞軍隊及對政府捐獻者,不在此限。
三、交際應酬用之貨物或勞務。
四、酬勞員工個人之貨物或勞務。
五、自用乘人小汽車。
一般情況下,公司車的「營業稅」能不能扣抵,有以下幾種情形:
一、行照登記用途:
貨車、客貨兩用車或卡車: 通常可以扣抵營業稅,因為這些車輛主要用於營利活動。
自用小客車: 原則上不得扣抵營業稅,即使公司有實際營運上的需要。
二、租賃方式:
1、營業租賃: 簡單來說就是純租賃行為,如果是符合營業租賃條件的租賃契約,不論是小客車或貨車,都可以扣抵營業稅。
2、融資租賃: 簡單來說就是分期付款購車,如果是小客車,若以融資租賃方式取得,不能扣抵營業稅。
三、影響「營業稅」扣抵的因素:
1、車輛用途: 車輛是否直接用於營業活動,以及用於營業活動的比例,都會影響扣抵的認定。
四、為什麼「自用小客車」通常不能抵營業稅?
1、法規限制: 稅法規定,自用小客車的進項稅額不得扣抵。
4、國稅局就是不想讓公司(行號)輕易抵稅
如果行照上標示為「小客車」或「自用小客車」,即使是以公司(行號)名義購買,在「營業稅」申報時,該車輛的進項稅額無法作為扣抵。
第19條
營業人左列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
一、購進之貨物或勞務未依規定取得並保存第三十三條所列之憑證者。
二、非供本業及附屬業務使用之貨物或勞務。但為協助國防建設、慰勞軍隊及對政府捐獻者,不在此限。
三、交際應酬用之貨物或勞務。
四、酬勞員工個人之貨物或勞務。
五、自用乘人小汽車。
一般情況下,公司車的「營業稅」能不能扣抵,有以下幾種情形:
一、行照登記用途:
貨車、客貨兩用車或卡車: 通常可以扣抵營業稅,因為這些車輛主要用於營利活動。
自用小客車: 原則上不得扣抵營業稅,即使公司有實際營運上的需要。
二、租賃方式:
1、營業租賃: 簡單來說就是純租賃行為,如果是符合營業租賃條件的租賃契約,不論是小客車或貨車,都可以扣抵營業稅。
2、融資租賃: 簡單來說就是分期付款購車,如果是小客車,若以融資租賃方式取得,不能扣抵營業稅。
三、影響「營業稅」扣抵的因素:
1、車輛用途: 車輛是否直接用於營業活動,以及用於營業活動的比例,都會影響扣抵的認定。
2、租賃合約內容: 租賃合約是否符合營業租賃的要件,是能否扣抵營業稅的關鍵。
3、稅務機關認定: 即使符合上述條件,稅務機關仍有最終的認定權。
第3點是最重要的
就算形式上像是租賃,但國稅局依然可以用實質課稅原則補稅
就算形式上像是租賃,但國稅局依然可以用實質課稅原則補稅
四、為什麼「自用小客車」通常不能抵營業稅?
1、法規限制: 稅法規定,自用小客車的進項稅額不得扣抵。
2、避免濫用: 若允許所有自用小客車都扣抵營業稅,容易被不肖業者利用,造成稅收漏洞。
3、公司車的稅務處理:
① 若是無法抵營業稅:
① 若是無法抵營業稅:
雖然無法抵營業稅,但車輛購置成本可列為固定資產,並逐年提列折舊,作為營業費用,讓年度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簡稱營所稅)降低,一樣有部分的節稅效果。
②若是可抵營業稅:
除了可以讓年度的營所稅降低之外,進項稅額可直接扣抵銷項稅額,進而減少營業稅負擔。
五、如何判斷公司車是否能抵營業稅?
建議您將相關資料,如:車輛行照、租賃合約、使用情形等,提供給會計師或記帳士進行評估。
建議您將相關資料,如:車輛行照、租賃合約、使用情形等,提供給會計師或記帳士進行評估。
他們會根據您的實際情況,提供適合的建議。
六、小結
公司車能否抵營業稅,牽涉到許多稅務細節,建議您尋求專業協助,以確保稅務處理的正確性,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稅務爭議。
提醒: 税法規定複雜,且可能隨時變動,建議您以最新稅法規定為準。
如果您有更詳細的問題,歡迎提出。
延伸閱讀:
公司車能否抵營業稅,牽涉到許多稅務細節,建議您尋求專業協助,以確保稅務處理的正確性,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稅務爭議。
提醒: 税法規定複雜,且可能隨時變動,建議您以最新稅法規定為準。
如果您有更詳細的問題,歡迎提出。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係基於現行法規所提供。現行法規未來可能改變,且主管機關之個案解釋亦可能不同,甚或回溯生效。未來如有法規改變、發佈新的解釋函令、或有不同之個案解釋,本所並無義務通知上述改變,以及對本案所提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工作成果之影響。本文僅供參考。未事先經作者書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本文所載之建議、評論、分析或其他資訊作為商業或其他決定之依據。任何第三人不得以曾閱覽本文為由,向本所主張任何權利(不論係以契約、損害賠償或其他法律關係為基礎)。
留言
張貼留言